基層醫療加速發展,保險產品或更多元

特首去年在其首份《施政報告》中提出,重整現時「重治療、輕預防」的醫療體制,目標由目前以治療為主、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,轉向以預防為重、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,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,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「一人一家庭醫生」理念,並協調不同醫療專業,在社區內提供全面、持續、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。在此改革過程當中,相信保險業界亦會出一分力,開發更多元的保險產品,除了「重治療」,還會「重預防」。
 
*「診斷性」與「預防性」檢查要分清*
 
  事實上,現時市場上的醫療保險產品,一般均只保障有醫療需要的項目,以實報實銷的形式,賠償住院及手術等醫療費用,身體檢查方面,則主要保障「診斷性」檢查項目,即是當受保人感到身體不適,在醫生建議下轉介到門診或醫院進行的檢查,包括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(例如電腦斷層掃描(CT)、磁力共振掃描(MRI)、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(PET),以及內窺鏡檢查等。

  不過,目前市面上亦陸續有個別保險公司的醫保計劃附送「預防性」身體檢查,條款各有不同,有的根據受保人的年齡,提供不同的免費檢查計劃,例如乳房X光檢查(35歲起)及結腸鏡檢查(50歲起);有的就由受保人自由選擇體檢中心及檢查項目,然後向保險公司索償(金額設有每年上限),或到指定檢測中心,接受身體檢查。
 
*注意中醫藥保障限制*
 
  除此之外,有保險公司則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式,以「做運動、減保費」作招徠,提升市民健康管理意識。當中,主要是量度受保人每日步數,只要達到指定目標,便能獲得保費折扣優惠,達標愈多,折扣愈大。
  除了以預防為重,在基層醫療體制中,中醫藥擔當的角色將愈來愈重要。現時市面上有好一些門診保險,保障範圍已覆蓋中醫治療,惟投保人仍需留意相關保障的所設限制,包括每年診症次數、每次診症索償金額,以至承保項目是否包括針炙、推拿、跌打等。

  總括而言,基層醫療體制提倡的「早發現早治療」策略,現時保險產品已有基本覆蓋;展望未來,在政府主導加快、加強基層醫療發展下,相信保險公司將大力響應,開發更多元的產品,保障範圍有機會包括身體檢查,以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壓等,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保障。

  最後,提提大家,不同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之保障及保費各有差異,在作出任何投保決定前,應留意該計劃之詳情。如有需要,可考慮尋求獨立專業顧問意見。

原文:冼健岷 理財焦點 – 經濟通 ET Net

訂閱我們的網誌

    同意我們的細則及條款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